澳门新葡萄新京8883首席核心观点集(2024年2月19日 –2月25日)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传统消费旺季,从中或亦能寻得全年消费变化的线索。我们本篇报告聚焦于春节假期的数据,探究2024年国内需求的韧性所在。
2024年春节出行火热,消费量增,体现内需韧性。1)春节出行火热,结构亮点在于民航和铁路,跨境客流也有进一步提升;注意到,疫情后主要假期自驾出行热度不减,中长期或有助于乘用车渗透率的提升。2)消费量增,服务消费成为最大亮点。春节假期增值税口径的服务消费增长超5成,旅游收入的恢复率接近前期高点;商贸零售、支付交易分别录得6.6%和8%的同比增速,在高基数基础下表现尚可。然而,消费客单价短期或受制于居民消费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这体现为,旅游人均消费约为19年同期9成,电影票价同比下滑,支付笔数增速远超金额增速。然而,春节期间新房和二手房销售弱于以往,尤其是低能级城市返乡置业偏弱,房地产市场走向趋势性恢复仍需时日。
1、国内出行火热,跨境进一步恢复。1)春运前23天日均跨区域人员流动2.3亿人次,农历同比增长15.8%,较2019年同期增长14.4%。节奏上,人员流动在自腊月二十八至正月初八持续强于历史同期,或因春节假期错位,且叠加居民返乡、外出旅游意愿偏强的影响。2)出入境人员规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成,国际航班接近于2019年的7成。3)百度迁徙指数较23年同期增10%,较19年同期增38%;全国重点旅游景区、购物中心的平均客流同比表现弱于2023年春节以来的主要假期。
2、春节假期国内消费量增,客单价仍有提升空间。1)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长47%,较19年同期增7.7%。以19年为基准,今年春节假期旅游收入的恢复率是2020年以来主要假期中最高的一次;而人均旅游支出仅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0.5%,弱于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2)服务消费加速增长。从增值税数据看,今年春节服务消费同比增长52%,高于2023年春节的13.5%、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的20.9%。春节档全国电影票房收入、总观影人次均破历史记录,受假期延长影响;而日均票房收入、日均人次和电影票均价同比分别增长3.8%、10.6%、-6.1%。3)商贸零售同比增速约6.6%,不及2023年的春节和国庆黄金周。以此推断,2024年全年社零增速有望落在5%-6%的区间。4)除夕至大年初八,网络支付日均交易金额同比增8%,日均交易笔数同比增18.6%。
3、春节假期商品房销售低迷。新房方面,61个样本城市春节期间农历同比约-26.8%,较节前一周跌幅走阔1.2个百分点。其中,一二线城市较节前小幅回落;四五线城市更弱,跌幅较节前一周走阔10个百分点。二手房方面,春节期间农历同比约-6.1%,增速回落11.6个百分点。2024年正月初五至初八的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面积仅略高于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与春节假期时间较长存在关联,也体现出居民购房意愿偏弱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
政府在危机早期阶段就出手救助,会鼓励激进的投资行为,很多时候倒闭是正常现象,应为幸存者灌输市场纪律。但在真正的危急时刻,政府不作为或延迟作为会导致危机进一步恶化。从日本的经验来看,上世纪80
)是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政府注资计划。我国历次的国家队入场也属于这种救市行为,但与美国通过财政部注资金融机构不同,证金、汇金为首的国家队是直接在二级市场上进行资产购买。
,政府先后采取了供给侧改革、去库存、棚改货币化等一系列措施。此次不同的是,房地产市场风险是系统性的,是全面下跌,但救市手段较为保守和迟缓,效果明显不及预期。
从聚焦注资行为和二级市场直接购买资产的救市措施来看:美国经验表明:注资行为确实阻断了危机的蔓延。日本经验表明:二级市场直接购买资产多在下行波动时期,短期对的托底作用显著。第一,削弱市场功能。第二,救市购买资产本身成为市场上的不稳定器。
个月,但如果股灾影响更大、救市效果不明显,则救市行为也会延长。第二,在资产购买的结构上,国家队入市可能仍以央国企、大市值为主,这类公司往往也是高分红、高股息的公司,同时也符合“中特估”和“市值管理”的主题,适当兼顾小市值、过度超跌的股票。第三,国家队入市直接购买会加剧市场波动。
消费能够提高居民福利,居民都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好,消费是自发的行为,捂着袋子不消费的至关重要原因是“囊中羞涩”。
我的故乡在湖南邵东,隶属于邵阳市,是全国经济百强县,小商品如打火机、箱包等至今在全球仍有较高份额。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减少了人心的距离,语音通话、视频对话能实时知晓对方的变化,弱化了“从前慢”时“家书抵万金”“云中谁寄锦书来”的欣喜与激动。
家庭资产负债表再度扩张、流动性快速下行,在新一轮负债中重新外出务工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物资资本与人力资本反向流动,物资资本下乡并冻结,人力资本低水平进城。家庭积蓄最重要的投向不是教育澳门新葡萄新京8883,而是住房,这既有改善居住条件的需要,此外还有攀比思维意识的作祟。盖房子的意义不止是居住,更有满足虚荣心、社会意义财富和成功的宣告,在男多女少的乡村环境下,这种社会意义的宣告和信号关系到娶亲的成功与否。
到了现在,我更多的是释然,我返回故乡不是为了一片记忆中的土地,而是为了土地上的人以及童年少年经历所产生情感;返乡的意义不是去忆苦思甜,不是去和圣母般的拯救,而是看那里八十岁的老人,吃上家养的鸡鸭和鱼儿。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传统消费旺季,从中或亦能寻得全年消费变化的线索。我们本篇报告聚焦于春节假期的数据,探究2024年国内需求的韧性所在。
2024年春节出行火热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消费量增,体现内需韧性。1)春节出行火热,结构亮点在于民航和铁路,跨境客流也有进一步提升;注意到,疫情后主要假期自驾出行热度不减,中长期或有助于乘用车渗透率的提升。2)消费量增,服务消费成为最大亮点。春节假期增值税口径的服务消费增长超5成,旅游收入的恢复率接近前期高点;商贸零售、支付交易分别录得6.6%和8%的同比增速,在高基数基础下表现尚可。然而,消费客单价短期或受制于居民消费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这体现为,旅游人均消费约为19年同期9成,电影票价同比下滑,支付笔数增速远超金额增速。然而,春节期间新房和二手房销售弱于以往,尤其是低能级城市返乡置业偏弱,房地产市场走向趋势性恢复仍需时日。
1、国内出行火热,跨境进一步恢复。1)春运前23天日均跨区域人员流动2.3亿人次,农历同比增长15.8%,较2019年同期增长14.4%。节奏上,人员流动在自腊月二十八至正月初八持续强于历史同期,或因春节假期错位,且叠加居民返乡、外出旅游意愿偏强的影响。2)出入境人员规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成,国际航班接近于2019年的7成。3)百度迁徙指数较23年同期增10%,较19年同期增38%;全国重点旅游景区、购物中心的平均客流同比表现弱于2023年春节以来的主要假期。
2、春节假期国内消费量增,客单价仍有提升空间。1)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长47%,较19年同期增7.7%。以19年为基准,今年春节假期旅游收入的恢复率是2020年以来主要假期中最高的一次;而人均旅游支出仅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0.5%,弱于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2)服务消费加速增长。从增值税数据看,今年春节服务消费同比增长52%,高于2023年春节的13.5%、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的20.9%。春节档全国电影票房收入、总观影人次均破历史记录,受假期延长影响;而日均票房收入、日均人次和电影票均价同比分别增长3.8%、10.6%、-6.1%。3)商贸零售同比增速约6.6%,不及2023年的春节和国庆黄金周。以此推断,2024年全年社零增速有望落在5%-6%的区间。4)除夕至大年初八,网络支付日均交易金额同比增8%,日均交易笔数同比增18.6%。
3、春节假期商品房销售低迷。新房方面,61个样本城市春节期间农历同比约-26.8%,较节前一周跌幅走阔1.2个百分点。其中,一二线城市较节前小幅回落;四五线城市更弱,跌幅较节前一周走阔10个百分点。二手房方面,春节期间农历同比约-6.1%,增速回落11.6个百分点。2024年正月初五至初八的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面积仅略高于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与春节假期时间较长存在关联,也体现出居民购房意愿偏弱。
政府在危机早期阶段就出手救助,会鼓励激进的投资行为,很多时候倒闭是正常现象,应为幸存者灌输市场纪律。但在真正的危急时刻,政府不作为或延迟作为会导致危机进一步恶化。从日本的经验来看,上世纪80
)是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政府注资计划。我国历次的国家队入场也属于这种救市行为,但与美国通过财政部注资金融机构不同,证金、汇金为首的国家队是直接在二级市场上进行资产购买。
,政府先后采取了供给侧改革、去库存、棚改货币化等一系列措施。此次不同的是,房地产市场风险是系统性的,是全面下跌,但救市手段较为保守和迟缓,效果明显不及预期。
从聚焦注资行为和二级市场直接购买资产的救市措施来看:美国经验表明:注资行为确实阻断了危机的蔓延。日本经验表明:二级市场直接购买资产多在下行波动时期,短期对的托底作用显著。第一,削弱市场功能。第二,救市购买资产本身成为市场上的不稳定器。
个月,但如果股灾影响更大、救市效果不明显,则救市行为也会延长。第二,在资产购买的结构上,国家队入市可能仍以央国企、大市值为主,这类公司往往也是高分红、高股息的公司,同时也符合“中特估”和“市值管理”的主题,适当兼顾小市值、过度超跌的股票。第三,国家队入市直接购买会加剧市场波动。
为了设计一套有效的ESG整合固收投资的方法学路径,本研究开展了相关实证分析。结果表明,ESG得分与信评结果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且ESG因素对信用利差也有显著的解释度。报告认为,投资期限与经济周期识别、双重重要性目标界定是构建有效的固收ESG投资的两个关键前提。
报告开展了相关实证分析以研究ESG因素对信用利差的潜在影响。但因为本土市场固收ESG数据整体起步很晚,历史空白和缺失值比较多,在缺少ESG固收时序数据的情况下,很难准确计算各债券较为合理的对于ESG因子的暴露。因此,本文主要分析ESG因子值与期限之间的相关性:1)ESG评级与信用评级有一定的相关性。分行业看,部分有显著ESG暴露敞口的行业信用评级与相应ESG维度得分没有体现相关性,说明ESG评价对传统信评有较好的补充作用;2)ESG得分和E、S、G维度得分均能显著解释债券的信用利差,ESG评级能够影响信用债风险定价,能够提供给投资者信用评级之外的信息。
总体来看,策略实证结果证明:基于双重重要性因素区分后构建的财务偏好优选策略,既在ESG得分分布上呈现出较好的区分度,也在3年以上的回测周期的波动率和投资收益上有相对基准的优良表现。后续,结合前文所述的盈利与偿债相关性分析和单因子有效性分析,可以考虑在ESG财务优选策略组合基础。
①历史上市场走出大底需多个因素配合:历时3-6个月、基本面改善、情绪回暖。②当前行情定性为市场大底的第一波反弹,也契合春季行情特征,时空仍可观。③历史上这个阶段往往普涨,这次考虑微观资金面和政策面,关注白马股和国资改革。
从行业特征来看,最近七年平均股息率排名前50的沪深两股中属于可选消费的有11家、工业企业10家、金融(银行)企业8家,钢铁、水泥等材料企业和能源企业各8家,其余为日常消费(3家)、信息科技(1家)和医疗保健(1家)。
股息率排名前10的企业中,除交通银行以外,其余均为能源和钢铁、水泥等材料行业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从公司属性来看,国有企业占68%,其中地方国有企业20家、中央国有企业14,民营企业(12家)、占24%;其余为外资企业(2家)和公众企业(2家)。
股息率排名前10的企业中,除第一名方大特钢为民营企业之外,其余均为国有企业。从分红稳定性来看,2016年至2022年, 该50家企业每年股息率波动不大,其中有43家企业每年按时发放股利。
从未来的分红可行性来看,目前只有振东制药(-0.22)、养元饮品(-0.12)、中信银行(-0.09)和厦门国贸(-2.04)这4家企业最新一期(2023年三季报)的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值。
数据显示,港股高分红的行业分布较A股更为分散,排名前50的港股中金融14家,基本上都是银行;工业企业10家、能源企业8家、电信消费5家,其余为公共事业(4家)、信息科技(3家)、材料(3家)、可选消费(2家)和医疗保健(1家)。
从公司属性来看,国有企业占64%,其中中央国有企业20家、地方国有企业12家,其余为外资企业(8家)、民营企业(5家)和公众企业和其他(5家)。
股息率排名前10的企业中,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为主,第一名力量发展为外资企业。从分红稳定性来看,2016年至2022年,50家企业均每年按时发放股利,稳定性优于A股。
从未来分红的可行性来看,只有6家企业最新一期(2023年三季报)的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值,多属金融行业。
为何美国经济显示了如此的韧性?一是新冠疫情期间美国政府对居民和企业施与大量经济援助,加之持续多年的量化宽松,居民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强劲,超额储蓄丰裕,所以即使在高利率和美联储缩表的压力下,仍能分别保持较为强劲的消费和投资支出;二是很多居民和企业的借贷锁定在加息之前的低利率水平,加息没有产生即刻的影响;三是在美联储加息和缩表的同时,美国政府的消费和投资保持较快增长,部分地抵消了加息和缩表的影响;四是这些超预期表现促使就业保持强劲并提振,二者又反过来支持消费和投资,形成良性循环。
虽然上面讲美国经济2024年仍将避免衰退,但其中长期的结构性问题不可忽视;其中,制造业相对“空心化”是最重要之一。从奥巴马开始就鼓励“制造业回归”,后来特朗普和拜登更是竭力推行,是典型的产业政策,而且是宏大的产业政策。但从至今的效果来看,进展远不及预期且困难重重。根本原因在于经过多年的制造业相对“空心化”后,当前美国缺乏适合于从事制造业的劳动力。
美国通胀率的回落将在2024年延续。在连续大幅度加息的压力下美国通胀率2023年快速回落,2024年将大概率地继续回落至2.5%或以下。美联储目标是通胀率降至2%或以下,所以年中之前大概率会将利率维持在目前水平,直至通胀率确定性地突破2.5%而趋于2%。这是从需求角度来看的。但通胀率能否降至2%或以下,还取决于供给端。前年开始的这一轮美国通胀是由需求和供给两端的因素共同造成的。供给端主要是三个因素,一是新冠疫情造成全球供应链掉链,二是俄乌冲突造成能源价格上涨,三是美国发动贸易摩擦冲击供应链。2024年疫情因素应该很小了,俄乌冲突的影响也已经体现,进一步增大的可能性也较低,但贸易摩擦仍是一个不确定性因素。
通胀率水平仍将是美联储何时降息的最主要因素。如果今年年中通胀率确定性突破2.5%而趋向2%,届时美联储将开启降息周期。2024年上半年,在高息环境下,美国经济增长势将放缓。问题是放缓速度若快于预期,则美联储开始降息的时间可能提前;若慢于预期,则可能推后。目前来看,美国经济软着陆的可能性较大。我认为,美联储会努力地在通胀与经济衰退之间取得一个平衡,既要降通胀率又要防经济衰退,而且认为其有可能做到这一点。前年年末和去年年初市场广泛预期美国经济将在2023年陷入衰退,结果2023年美国经济的增速比2022年还高。
在此形势下,2024年中国,一是应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以发展为先,保持经济增长速度在5%或以上。二是应加大政策放松的力度,财政政策应提升财政赤字率,加快基础设施投资步伐和加强救助困难个人与企业;房地产政策应扩大调控放松的范围。三是还应改进政策放松的方式,更为集中性地推出放松措施,这将不仅促使放松措施更快地产生效果,还有助于提升市场对于政策放松的确定性预期与经济可持续复苏的信心,而预期与信心是当前我国经济复苏的关键。四是在宏观经济政策的理念上应有所创新,探讨新型宏观经济理论和方式,包括现代货币理论(MMT)在我国的适用性。五是应坚持对外开放的方向,一方面尽量保住美国及西方的市场;另一方面开辟“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新市场,在东盟国家取得可喜进展的基础上,争取尽快在中东、拉美和非洲市场上取得突破。
2月20日下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工作视频调度会议。会议强调,各地要高度重视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有关工作,精准提出房地产项目“白名单”,推动协调机制持续取得实效。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根据条件筛选项目并推送给商业银行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各商业银行按照规程审查后放贷,对不予放贷的项目向金融监管部门报送“无法的原因”,由城市政府及时协调解决。截至2月20日,全国29个省份214个城市已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分批提出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并推送给商业银行,共涉及5349个项目;已有57个城市162个项目已获得银行融资共294.3亿元,较春节假期前增加113亿元。(央视财经)
2月23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城市个数减少,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降幅整体收窄、同比整体延续降势。1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0.1%、0.8%和0.7%,上海上涨0.4%。(央视财经)
2月22日,记者从沈阳市政府获悉,为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制度保障作用,沈阳市将优化住房公积金提取和放宽
二手房公积金期限政策。从3月1日起,沈阳市取消职工现金购买自住住房须在购房两年内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的时间限制。另外,从3月1日起,职工购买二手房公积金期限,由“35年减房龄”延长为“40年减房龄”,二手房最高期限为30年。公积金购买二手房的房屋竣工年限,由“超过35年(不含35年)的住房,不再受理住房公积金”,调整为“超过40年(不含40年)的住房,不再受理住房公积金”。(辽宁日报)
天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近日公布《关于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首付款比例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职工申请个人住房公积金购买家庭首套住房的,应支付不低于住房交易价格20%的首付款;购买家庭第二套住房的,应支付不低于住房交易价格30%的首付款。采用住房抵押担保方式的,抵押值最高不得超过抵押物价值的80%。个人住房公积金其他政策保持不变。(每日经济新闻)
2月20日,最新一期市场报价利率(LPR)公布,1年期LPR保持3.45%不变;5年期以上LPR下调25个基点,由4.2%调整至3.95%。LPR调降后,一线城市首套住房利率步入“3时代”。京沪多家银行火速执行最新LPR报价,调降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利率。此外,广州、深圳的首套住房利率将降至3.85%。(上证报)
2月19日,海南省住房公积金管理局印发《关于调整住房公积金首套个人住房最低首付比例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首套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最低首付比例由25%下调至20%。《通知》明确,将住房公积金缴存人家庭(包括借款申请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在我省行政区域范围内购买新建自住住房首套住房公积金最低首付比例由25%调整为20%。二套住房公积金最低首付比例30%维持不变。(海南日报)
据扬州发布2月21日消息,2月20日,江苏省扬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关于鼓励市区商品住房“以旧换新”的通知》,即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5年6月30日。
《通知》明确取消限售政策。市区住房取得《不动产权证书》,即可上市交易(有限产权限制交易的除外)。
实施“以旧换新”契税补贴政策。凡在2024年1月1日以后,政策有效期内,在市区出售自有住房并在1年内购买新建商品住宅的,或在市区购买新建商品住宅并在1年内出售自有住房的,给予新购商品住宅契税补贴(补贴比例不超过1.5%),与人才购买首套房契税补贴政策不可同时享受。原产权人在本市区只能享受一次“以旧换新”购房契税补贴,夫妻及其未成年子女之间相互出售住房的(含更名),不享受“以旧换新”购房契税补贴政策。补贴仅针对通过市场交易购置的新建商品住宅,房源不包括通过司法拍卖、赠与、转让、继承等方式获得的商品住宅。售房时
间以在不动产登记部门完成转移登记或转移预告登记时间为准;购房时间以新购商品住宅网上备案管理系统合同备案时间为准。(澎湃新闻)
根据郑州发布,2月21日,河南省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郑州市财政局印发《郑州市人才首次购房补贴发放实施细则》。该细则自发行之日起执行,有效期3年 。
该细则明确了郑州市高层次人才和郑州市青年人才的首次购房补贴发放标准:在郑工作并经省市认定的A、B、C、D类高层次人才(含卓越工程师)首次购房补贴标准:按照购房价格的50%,分别给予不超过300万元、150万元、100万元、50万元购房补贴。
近日湖南省益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优化调整住房公积金使用政策的通知》。调整住房公积金次数认定标准,借款人家庭次数只计算借款人及配偶在全国的住房公积金记录,不包含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记录;住房公积金最高额度提高至45万元,提供住房公积金的单元建筑面积提高到200平方米以内;申请纯住房公积金的,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文件还要求,支持多子女家庭租房购房。对在缴存地无自有住房且租住商品房的多子女家庭
,租房提取住房公积金限额按规定额度上浮50%确定;多子女家庭的住房公积金最高额度按当期最高额度上浮20%确定,最高额度提升至54万元。
截至2024年1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5家,其中,外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49家(包括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内资基金管理公司96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1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7.36万亿元。(
证监会表示,将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消费基础设施REITs项目落地,推动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和提振消费。证监会表示,将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消费基础设施REITs项目落地,推动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和提振消费。(中证金牛座)
2024年以来,千亿资金竞逐ETF引爆市场热情,截至2月19日,A股ETF合计资金净流入达3554.45亿元。近年来,我国指数化投资以乘风破浪的姿态迅速发展,ETF规模逆市扩容,2023年末市值总规模达2.05万亿元,其中权益型ETF市值达1.7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中证报)
记者获悉,证监会将加快权益类产品注册节奏,进一步丰富宽基指数基金产品及对应期权产品供给,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协同,推动引入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督促公募基金等投资机构履行受托责任,增强专业能力,更好服务居民财富保值增值。(第一财经)
开年以来,多家公募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定增。Wind数据显示,截至记者发稿,今年以来共有154只基金参与了上市公司定增项目,其中还包括多只百亿基金经理所管理的产品。在受访专家看来,上百只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展示了公募基金对后市的乐观预期。(经济参考报)
右的基金则宣布开放日常申购业务。站在当前时点,多家机构认为,随着积极因素的不断累积,市场回暖的势头有望延续。(上证报)
2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外商投资是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把稳外资作为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发力点,在扩大市场准入、优化公平竞争环境、畅通创新要素流动等方面加强服务保障,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巩固外资在华发展信心,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2月20日,人民日报09版刊发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文章指出,以系统协同改革构建现代金融体系。建立健全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建立健全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加快建设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强化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功能。建立健全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坚守宗旨、回归本源,找准定位、优势互补,切实增强竞争和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
2月2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2023年四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显示,去年四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417.3万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大型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176.8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占比42.4%;股份制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70.9万亿元,同比增长6.7%,占比17%。同期,保险公司总资产29.9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0.4%。其中,产险公司总资产2.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3%。人身险公司总资产25.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0.9%。再保险公
司总资产7471亿元,较年初增长11.2%。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总资产1052亿元,较年初增长1.6%。(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会议强调,中央企业要把发展人工智能放在全局工作中统筹谋划,深入推进产业焕新,加快布局和发展智能产业。要夯实发展基础底座,把主要资源集中投入到最需要、最有优势的领域,加快建设一批智能算力中心,进一步深化开放合作,更好发挥跨央企协同创新平台作用。开展AI+专项行动,强化需求牵引,加快重点行业赋能,构建一批产业多模态优质数据集,打造从基础设施、算法工具、智能平台到解决方案的大模型赋能产业生态。
近日,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2024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部署6个方面17项重点任务。一是培育高水平复合型数字人才,包括全面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与技能、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数字化履职能力、培育高水平数字工匠、培育乡村数字人才、壮大行业数字人才队伍。二是加快弥合数字鸿沟,包括建设数字无障碍环境、提供普惠包容的公益服务。三是支撑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包括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扩展数字消费需求空间。四是拓展智慧便捷的数字生活场景,包括推
动数字公共服务普惠高效、提升重点生活领域数字化水平。五是打造积极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包括营造共建共享社会氛围、构建数字法治道德规范、维护安全有序数字环境。六是强化支撑保障和协调联动,包括完善协同支撑体系、加大优质数字资源供给、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中新网)
日前,司法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会法工委共同召开立法工作座谈会。会议指出,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聚焦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执法公正司法、中小企业账款拖欠治理等民营企业核心关切,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持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一致性稳定性,进一步提振信心,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推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司法部部长贺荣在座谈会上表示,民营经济促进法起草工作已经启动,要坚持开门纳言、汇集众智,广泛听取意见,遵守立法程序,提高立法质效,凝聚各方共识和力量,制定一部务实、管用、操作性强的法律,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新华社)
金融监管总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余额29.91万亿元,同比增长24.41%,较年初增加8500亿元。其中,信用余额7.35万亿元,同比增长48.96%。近年来,信用在普惠型小微企业余额中的占比逐年上升。(央视新闻)
2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消息,自2024年1月31日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以来,国际市场油价震荡运行,按现行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测算,2月19日的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与1月31日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相比,调价金额每吨不足50元。根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澳门新葡萄新京8883,本次汽、柴油价格不作调整,未调金额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本轮是2024年国内成品油价格第四次调整,也是今年以来的首次搁浅,整体呈现出“两涨一跌一搁浅”的格局。(中国经济网)
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初步透露,2023年内地访客来港投保个人人寿保险新造保单保费约为590亿港元,这一数字较2022年的21亿元飙升27倍、超越2019年疫情前水平、仅次于2016年727亿的历史高峰。保监局行政总裁认为,内地访客新造保费强劲增长主要由于过去几年累积需求得到释放所致,反驳内地走资说法。不过,今年相关业务能否达到去年的规模难以估计,若中美利率及汇率无大幅波动,今年内地访客新造保费有机会维持在400亿元常态水平。(金融界)
工信部近日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下称《建设指南》),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制定200项以上碳达峰急需标准,重点制定基础通用、温室气体核算、低碳技术与装备等领域标准,为工业领域开展碳评估、降低碳排放等提供技术支撑。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加快制定协同降碳、碳排放管理、低碳评价类标准,实现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标准全覆盖,支撑工业领域碳排放全面达峰,标准化工作重点逐步
截至2月21日,A股五大上市险企今年1月份保费收入(原保险保费,下同)全部亮相。五大险企共取得保费收入5505.9亿元,同比下降2.58%。具体看,人身险保费收入“一升四降”:1月份,中国人寿取得保费收入约2066亿元,同比增长2.2%;中国平安取得保费收入1377.5亿元,同比下降1.4%;中国人保取得保费收入约1060.3亿元,同比下降5.5%;中国太保取得保费收入703.2亿元,同比下降7.5%;新华保险取得保费收入298.9亿元,同比下降15%。财险业务方面,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和太保产险1月份保费全
据2月21日召开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消息,2023年,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8%,成为首个投资突破1万亿元的一线年上海市重大工程完成投资2257.4亿元,完成年初计划105%,同比增长8.7%,投资规模再创新高。工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8.1%,投资质量进一步提升。2024年上海将继续促进有效投资,聚焦新网络、新算力、新数据、新设施、新终端五方面,重点推进56项任务。(证券时报)
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助力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推动创业投资机构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拓宽创业投资的资金来源和退出渠道,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推动科技公共信息资源合理适度开放。《意见》显示,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前提下,支持商业银行具有投资功能的子公司和理财子公司、证券公司、保险机构、信托公司等通过出资或开发相应的长期投资产品等方式,为创业投资提供长期资金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依法依规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用于创业投资,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创业投资企业发行用于科技创新领域的债券提供增信支持。鼓励社会资本依法依规设立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支持广东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份额转让试点,畅通创业投资资本退出渠道。(中证报)
2月20日,深圳市商务局发布关于《深圳市推动外贸稳规模稳份额稳增长工作措施》的通知。通知指出,推动跨境电商健康持续发展。深化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支持品牌效应明显、产品标准化程度高的工业企业通过“第三方平台+独立站”开展跨境电商出口业务。进一步扩大跨境电商零售出口阳光化申报试点范围,建立阳光化试点企业名单,为名单内企业提供综合性便利措施。(新华财经)
2024年春节从除夕到大年初八,网联清算公司和中国银联日均处理网络支付交易26.3亿笔,金额1.25万亿元,相比去年春节期间,日均分别增长18.6%和8.0%。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除夕至大年初八,网联清算公司和中国银联处理的全行业网络支付交易持续增长。其中,餐饮、住宿、旅游、零售、影视娱乐等消费场景尤其受到青睐,交易金额和笔数同比增长明显。(新华社)
上海发布《上海市坚持对标改革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这是自2018年以来,上海连续第7年发布的7.0版营商环境行动方案。《行动方案》共包括150项任务举措,坚持系统集成、持续迭代升级,以市场化为鲜明主线、法治化为基础保障、国际化为重要标准,为更好地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和城市核心功能提升,持续打造贸易投资便利、行政效率高效、政务服务规范、法治体系完善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主要措施包括对标改革提升行动、企业服务提升
在银行存款利率普降的背景下,部分中小银行的存款利率调整策略出现分化。近日,多家中小银行宣布调整存款挂牌利率,整体来看,期限越长,下调幅度越大。不过,也有部分银行阶段性上调存款产品利率。业内人士表示,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银行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对存款利率进行灵活调整较为正常。展望后市,考虑到银行面临的净息差压力,存款利率仍有进一步调降空间。(中证报)
2月22日,乘联会预计本月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约为115.0万辆左右,环比下降43.5%,呈常规季节性走势。新能源零售预计38.0万辆左右,环比下降43.0%,渗透率约33.0%。(每日经济新闻)
据欧洲央行消息,2023年底欧元区协议薪酬上涨了4.5%,这缓和了人们对收入增长或使通胀率维持在目标之上的担忧。周二,欧洲央行的协议薪资指标显示,第四季度薪资增幅虽然仍然很高,但低于前三个月创下的欧元区纪录高位4.7%。欧洲央行官员把劳动力成本视为决定降息时机的一个关键因素。不过,许多官员更想在看到2024年第一季度的数字(定于5月发布)后再做决定。(新浪财经)
北京时间2月22日凌晨,美联储公布会议纪要显示,在上月末的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上,美联储官员们一致认为利率可能已见顶,但还不能确定何时启动降息。会议纪要显示,“大多数与会者指出过快放松政策立场的风险,并强调仔细评估经济数据对于判断通胀率是否可持续下降至2%目标的重要性。”只有“两名”官员指出等待降息时间过长会给经济带来风险。对于限制性货币政策立场需要维持多久,与会者认为答案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在缩减资产负债表方面,一些官员认为可能已经到了开始放慢缩表速度的适宜时机。(
2月22日,欧央行发布1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纪要显示欧央行管委会普遍认为现在讨论降息为时过早,而过早降息的风险被视为是更大的危险,交易员下调欧央行的降息幅度至100个基点以下。对于通胀而言,欧央行认为,近期欧元区通胀持续下降是一大利好,整体通胀数据持续低于市场预期,因此,在3月份或许可以根据最新通胀数据下调2024年通胀预测。但服务通胀或许会长期高于目标水平,服务价格通常更具粘性,且多由工资决定,今年第一季度工资增长的信号很重要。如果经济活动比预期更强劲、工资增长加速或出现新的通胀压力,央行可能需要重新收紧
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最新发布人民币月度报告和数据统计显示,2024年1月,在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中,人民币保持全球第四大最活跃货币的位置,占比4.51%。这是2023年11月以来,人民币全球支付占比连续第3个月维持全球第四位。具体而言,与2023年12月相比,人民币支付金额总体增加了16.32%,同时所有货币支付金额总体增加了6.88%。Swift数据还显示,2024年1月,在主要货币的支付金额排名中,美元、欧元、英镑分别以46.64%、23.02%、7.10%的占比位居前三位。日元
日前,英伟达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财报,第四季度营收221亿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期的204.1亿美元。具体看,数据中心收入184亿美元,同比增长超400%,且高于分析师预期的172.1亿美元。此外,汽车业务收入2.81亿美元,游戏业务收入29亿美元,均高于预期。第四季度调整后利润率76.7%,分析师预期75.4%;预计2024年第一季度收入240亿美元,上下不超过2%,分析师预期为219亿美元。(上证报)
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最新中国平板电脑报告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约817万台,同比下降约5.7%,其中消费市场同比下降7.3%,商用市场同比增长13.8%。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华为首度超过苹果拿下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出货量第一,市场份额达30.8%,苹果则为30.5%。这是自2010年以来,中国平板电脑季度出货量首次出现TOP 1品牌的更替。放眼全年,苹果仍牢牢占据出货量首位,市场份额达33.5%,华为则为26.5%,位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欧盟委员会预计将对美国苹果公司处以约5亿欧元、约合38.8亿元人民币的罚款,理由是该公司在音乐流媒体服务方面存在妨碍市场竞争的行为。欧盟预计将在下月初宣布这一处罚决定。如果欧盟最终决定对苹果公司进行罚款,这将是欧盟历史上对科技巨头的最大一笔罚款,也是苹果公司首度领到欧盟的反垄断罚单。此前,苹果曾因垄断问题被法国监管罚过11亿欧元,经过上诉后罚金降至3.72亿欧元。(中国基金报)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做好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工作。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经过各方面协同努力,地方债务风险得到整体缓解,为做好下一阶段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要坚持改革创新,强化配套政策支持,持之以恒攻坚推进,进一步推动一揽子化债方案落地见效。要强化源头治理,远近结合、堵疏并举、标本兼治,加快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在高质量发展中逐步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2月22日,据证监会网站消息,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有关媒体报道答记者问。针对“近日,有外媒报道监管部门限制主要机构投资者在开盘、收盘阶段净卖出股票、禁止机构通过股指期货做空A股”这一问题,证监会回应称,有涨有跌是规律,有买有卖是常态。监管部门对于正常的市场交易不干预,依法保障投资者公平自由交易的权利,对于扰乱市场交易秩序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依法依规予以打击。近日沪深证券交易所依规对个别机构的异常交易行为采取了监管措施,是履行交易监管职责的举措,不是限制卖出。下一步,将指导沪深证券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
完善异常交易监管标准,依法依规打击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市场正常交易秩序。(新京报)
2月23日证监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首席检查官、稽查局局长李明表示,目前还处于新旧证券法的交替适用期。证监会查处的部分案件,违法行为发生在新证券法实施前,随着这类案件的逐步加快处理完毕,今后将会有更多案件适用新证券法,处罚力度会越来越大,违法成本只会越来越高。证监会将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丰富惩戒手段和方式。
李明表示,证监会将坚持不枉不纵的法治原则,在法律授权范围内不断提高执法效率,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丰富惩戒手段和方式,综合运用监管措施、行政处罚、市场禁入、失信惩戒、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等行政措施,用好集体诉讼、支持诉讼和刑事手段,对违法者形成叠加打击效应。(新华网)
在中国证监会2月23日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行司司长严伯进表示,防范打击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目前没有IPO倒查10年的安排。
证监会系统坚持以投资者为本,从严审核拟上市企业,对违法违规、侵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严惩不贷,用监管的威慑力让企业不敢“带病闯关”,从源头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企业上市后,财务真实性仍是日常监管的重中之重。证监会综合运用定期报告监管、现场检查等多种方式,循环筛查高风险可疑类公司,发现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的依法立案查处,情节严重的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严伯进表示,无论是在审的拟上市企业,还是已经上市的企业,无论是什么时候上市的企业,都要受到证监会持续严格监管。严伯进还表示,在发行上市监管工作中,证监会正在持续加强全链条把关,严审重罚财务造假、欺诈发行。证监会也将大幅提高拟上市企业现场检查比例,以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回应投资者的关切。(央视财经)
2月20日,沪深交易所公告称,在市场参与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量化交易报告制度已平稳落地。沪深交易所表示,下一步将坚持以投资者为本,把维护公平性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借鉴国际监管实践,趋利避害,建立健全量化交易监管安排,包括
严格落实报告制度,明确“先报告、后交易”的准入安排;加强量化交易行情授权管理,健全差异化收费机制;完善异常交易监测监控标准,加强异常交易和异常报撤单行为监管;加强对杠杆类量化产品的监测与规制,强化期现货联动监管。同时,进一步压实证券公司客户管理责任,完善与证券业协会、基金业协会的自律管理协作机制,加强对量化私募等机构的交易监管等。此外,沪深交易所将加强与香港交易所的沟通,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明确沪深港通北向投资者的报告安排,将北向投资者量化交易纳入报告范围。对于影响市场秩序的异常交易,沪深交易所将坚决采取自律管理措施,涉嫌违法违规、情节严重的将上报证监会查处。
证监会召开系列座谈会,就加强资本市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座谈会有10余场,由证监会、主席吴清和领导班子成员分别主持。与会代表的建议包括严把IPO准入关、坚决出清不合格上市公司、规范各类交易行为、进一步加大对各类证券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等方面。证监会表示,将认真对待来自各个方面的意见建议包括批评意见,经过论证切实可行的马上就办,一时不具备条件的做好沟通解释,及时回应市场关切。(证券时报)
2024年以来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企业递表港交所申请IPO的数量呈上升趋势,香港IPO市场有望进一步回暖。据港交所网站信息,截至2月20日,2024年以来共有28家企业递表港交所,其中1月有14家,2月截至目前也是14家。这28家企业中,几乎清一色都是内地企业。事实上,近年来,内地企业一直是港股IPO市场“主力军”。根据港交所资料,2024年港场已上市的5家公司中,4家企业办公地在内地,总计IPO募资额为15.4亿港元。(中国基金报)
目前已有2951家上市公司发布2023年度业绩预告或业绩快报,以预告净利润中值减去去年三季报净利润计算,689家公司第四季度净利润环比增长,227家环比扭亏,136家环比减亏,报喜公司数量占总数的30%左右。统计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业绩环比预增公司主要集中在7个行业,包括机械设备、电子、电力设备、汽车、医药生物、计算机、基础化工,均在50家及以上。机械设备行业家数最多,达到80家。(证券时报)
2024年A股“回购潮”持续上演,春节过后,又有多家上市公司相继发布股票回购计划。2024年以来,A场共有1294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类公告,回购进度为已完成或实施中的有862家上市公司,已回购金额合计达到758.81亿元。其中,医药生物行业数量居首。业内人士表示,上市公司出现回购潮,无疑对行情启动及上扬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央视财经)
此次非对称降息在MLF利率“按兵不动”背景下进行,一年期LPR维持不变,而五年期LPR下调25BP,是设立以来单次最大降幅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此次五年期LPR降息也是设立以来的第8次下调,八次累计降息90BP(2022年下调3次,累计下调35BP;2023年下调1次,10BP)。五年期LPR主要对应房贷利率,此次降息充分显示中央对房地产风险的重视和维持行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决心,信号意义强烈。
此前全国各城市均对房贷利率加点进行调整,包括一线城市中上海、广州、深圳首套房贷利率均调整至LPR-10BP(当前为3.85%),北京首套房贷利率主城六区调整为LPR+10B(当前为4.05%)、主城六区外调整为LPR(当前为3.95%),其他城市首套房贷利率均为LPR减点,此次下调五年期LPR后,全国(除北京主城六区)首套房贷利率进入3+%时代。从力度上看,以100万等额本息房贷为例,LPR下调25BP后,每年房贷可节省约1700元。
①从基准利率看,2014-2016年周期,5年以上中长期利率从6.55%降至4.90%,下调6次累计165BP,2021下半年至今的本轮周期内,五年期LPR当前累计下调幅度70BP;②从房贷利率打折看,2014-2016年周期,个人住房利率/基准利率最低至0.92(注个人住房利率为央行口径,包括一二手房),即打9.2折,本轮周期截至2023年末个人住房利率/基准利率为0.95,即打9.5折;③从历史追溯看,个人住房利率/基准利率在2008-2009年周期最低至0.73,即打7.3折。对标历史房地产利率宽松周期,我们预计当前房贷利率仍有下降空间。
供给侧,年前央行、金融监管总局、住建部等多部委协同推进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多地已向金融机构推送了首批房地产项目白名单,总融资需求达数千亿,当前六大行对接房地产项目数超8200个,已审批额度超700亿元。需求侧,住建部提出要充分赋予城市房地产调控自主权,多城市积极响应因地制宜调整房地产政策,四个一线城市在年前均有宽松政策出台,1月27日广州取消120平以上住房的限购政策;1月30日上海取消非沪籍单身购房限制,可在外环外购1套房;2月6日北京通州区取消“双限”;2月日深圳限购本地取消社保年限要求,外地社保5改3。房地产调控宽松是大趋势,供求两端政策频出,结合金融端的房贷利率等支持,对行业平稳健康发展有积极作用。
只降长端政策利率,如何理解?2月20日,人民银行时隔半年再度宣布降息,大幅调降5YLPR 25BP至3.95%,同时分别维持1Y LPR利率和MLF利率于3.45%2.5%不变。
且幅度较大,与2023年向1年期政策利率倾斜的降息结构不同,原因主要有三点一、2023年1Y和5YLPR分别下调20BP和10BP,影响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1YLPR下调幅度更大,有利于引导银行存款利率下行和净息差修复,今年年初大中型商业银行普遍再度调降存款利率,为长端利率下调提供了可能性。
二、央行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合理把握债券与信贷两个最大融资市场的关系”,“理顺信贷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利率关系”。年初至今债券长端利率下行幅度较为明显,而市场长期政策利率2023年以来波动很小,不具备资质发债融资的中小企业面临的利率环境相对不够友好,亟需修正。三、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地产销售均较为清淡,在即,全年财政政策框架即将确定,房价能否普遍趋稳可能对财政发力的目标导向产生影响,在此背景下,下调5Y LPR对当前仍绑定LPR的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可以形成一定的稳定作用。但也应看到,当前居民对房地产政策结构性放松态度相当理性,当前地产市场的投资投机属性已经大幅弱化,加之二三线城市首套房贷利率已普遍与LPR脱钩,本次降息大概率难以推动房地产市场进入泡沫化区间,而是更多地起到稳定预期,促进房价尽早企稳见底的效果。
地方债务问题悬而未决,相比刺激地产,加快债务风险化解意图更加明显。我们在报告《信用“开门红”再现,为何仍强调“盘活存量”?——金融数据、速评》(2024.2.9)中已经明确提及两点:1)春节错位和企业信贷需求整体降温造成2-3月新增信贷压力较大;2)在地产基建分别成为债务风险的两大主要源头的背景下,央行突出强调“盘活信贷存量”。大幅调降5Y LPR意味着有效降低企业存量的融资成本和地方债务风险相关的存量利息成本的下降,当前果断实施能够兼顾这两项货币政策阶段性目标的长端政策利率下调,显示今年货币政策格外重视对房地产市场风险、地方债务风险的化解,但另一方面,年初大幅降息已经对存量债务风险的有序化解提供了良好的利率环境,年内进一步大幅下调长端利率概率有所下降。
3、年初以来美元重拾升势、人民币再度小幅贬值的背景下仍果断降息,经济政策一致性得到突出强调,也意味着我们或可对财政扩张力度保持更大期待。
年初以来美国经济数据呈现出更大的薪资通胀螺旋黏性,非美发达经济体与美国经济冷热背离扩大,美联储降息预期推迟,美元指数连续上行,也给人民币造成了一定的外溢性贬值压力。在前期人民银行如我们预期抢在美联储1月FOMC会议召开前“先发制人”宣布降准50BP,投放了足额的长期流动性的基础上,本次又果断宣布较大幅度的长端政策利率下调,从经济政策一致性的角度,向市场传递了较强的政策组合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的决心。全年外溢性流动性紧缩效应可能都会存在,从经济政策协同配合的角度来看,财政政策以更大力度实施扩张是货币政策配合性宽松的基本前提,我们预计2024年将是财政发力刺激消费内需的政策转型之年,货币政策主动配合实施充足的长期流动性投放并引导融资成本逐步下降是合理方向。我们维持2024年9月降准50BP的预测不变;预计后续仍将继续实施向1YLPR和MLF利率倾斜的小幅降息操作。
一方面,年初以来,不调MLF,也不动1年期LPR,只是大幅调降5年LPR,政策目的在于多目标动态均衡;既然是多目标动态均衡,总体市场预期很难简单提振。
另一方面,随着时间推移,市场的认识更加深入,基于比价效应,5年LPR(尤其是中长期利率)下调,市场反而进一步加深降息交易。
当下的宏观现实在于,如果没有进一步财政发力,利率下行所能带动居民需求较为有限,可能并不足以改变总需求不足的现实。
短期角度,参考2021年12月和2022年5月单独调降LPR后,当日十年国债均有小幅上行,随后短期内存在先下后上的情况。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当前问题的关键在于宏观预期变化,而预期在于政策,财政和地产能否有积极变化最为关键,这也是市场交易重心所在,目前总体重心不变,最多就是节奏有所变化。
我们预计2024年可能有2次降息,降准和调降存款利率可能也仍然会有,不确定性在于政策时点,工具运用的前提可能要看社融是否再度走弱,以及金融市场表现是否不佳。
考虑到数据仍然处于线年期以上LPR超预期大幅下调后,下一个关键时点是3月。按照MLF定价,2.45%之下10年国债下行空间较为有限,除非资金宽松驱动牛陡,否则利率下行节奏会放缓。
在MLF平价超额续作后,2月18日,央行主管《金融时报》刊文,称利率仍有下行空间,5年期以上LPR调降可能性更大[1],2月20日,5年期LPR如期下调,调降幅度达25bp澳门新葡萄新京威尼斯987,为近年来单次降息幅度最大。我们认为本次LPR调降由于金融时报提前刊文表示利率仍有下行空间,因此LPR利率下调并不算超预期,但LPR调降幅度略超预期,从原因来看,我们认为可以分为降息必要性较高和降息前提日益充分两个角度来讨论。
1)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时代、结构调整升级继续推进的进程中,房地产对于经济总量影响的重要性仍不可忽视,而目前来看尚未见到销售、投资端出现明显起色,调降5年LPR利率有利于进一步带动新增、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减轻居民购房负担,继续促进释放合理购房需求;2)目前我国实际利率从国际横向比较与自身历史数据纵向比较两个视角来看均仍然较高,在内生动能仍然偏弱、通胀仍然偏低的情况下,为进一步释放实体融资需求,降低实体资金成本,我们认为调降名义利率为最优解之一。
我们认为在目前经济环境下,降息必要性其实无需多言,自2023年四季度以来,央行一直未进行名义利率的调降,主要还是受制于部分降息条件尚不成熟,而目前来看,我们认为在央行视角下降息前提条件已日益充分:
1)央行已通过多种方式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去年12月引导国有大行等头部银行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其中3年期和5年期降幅均为25bp,1月下调再、再贴现利率、2月降准0.5百分点等均有效降低银行中长期负债成本,同时去年以来已不断引导银行调降存款利率,银行净息差压力或可控,来自于金融体系的压力或也将有所缓和;2)全球降息周期年内或将开启,货币政策外部压力将有所减小,2月18日金融时报刊文中再次强调货币政策“以我为主”[2],一定程度上表明美国年内走入降息周期、中外利差收窄背景下,汇率等外部掣肘逐步放松。
1)MLF连续超额续作背景下金融体系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2023年四季度以来,央行MLF净投放资金超2万亿元,同时启动PSL投放增量资金5000亿元,总体看流动性投放较为充足,金融市场资金定价稳定,MLF利率进一步调降必要性有所下降;2)在美国经济、通胀数据超预期背景下,全球市场对于美联储转向交易定价趋于理性,美债利率有所回弹,对年内美联储降息时点与幅度预期均相较去年末今年初而言更为保守,直接调降MLF或仍带来一定利差层面压力,而5年期LPR更多对应至中长期如房地产、制造业等领域,能够更加有针对性、高效率解决经济问题,相较于降MLF而言更为合理。
此次下调长端LPR利率直接带来利率曲线进一步趋平的效果,而收益率曲线趋平、利差压缩这一趋势已经存在一定时间,我们同时也可以观察到存款利率曲线在过去一年中也明显趋平,我们认为这也是未来全社会收益率曲线的走势方向,在全社会收益率曲线压平,中长期经济预期仍未明显提振背景下,我们认为利率债收益率曲线或也将进一步走平,长债收益率仍有下行空间。
1、2023年A股体现为现实预期双弱主导下的结构性调整,市场量能大幅缩减,赚钱效应集中在小微盘股,存量博弈下小盘风格、价值风格占优,哑铃策略是主旋律。
2、2023年A股分为5个阶段:阶段1强预期下的春季躁动(1月1日-3月3日),阶段2楼市“小阳春”带动下的高位震荡(3月6日-4月28日),阶段3为基本面超预期回落(5月4日-6月12日),阶段4为强预期的反弹和弱现实的急转直下(6月13日-8月25日),阶段5在预期和现实双弱下市场震荡下跌(8月8日-12月29日)。
3、风格方面,2023年体现为“稳定周期金融成长消费”,稳定风格一枝独秀,既有相对收益也有绝对收益,成长风格在2023年下半年持续跑输。
4、行业层面,新兴产业周期带动下,以通信、传媒、电子和计算机为代表的TMT行业涨幅居前,TMT行业在1-4月受益于AIGC和数字经济的主题催化,5-6月受益于光模块产业加单。
5、哑铃策略另一头是高股息,周期中的煤炭和石油石化,金融中的银行与非银均具有不错的配置价值,此外,出海链条中的家电、汽车和纺织服装也有阶段性机会。
2022年以来,A场股息率明显提升,位于2010年以来的较高水平。从个股看,股息率较高的上市公司普遍具有大市值特征,近年来更多上市公司倾向于较高的股息率。从行业看,上游能源等基础性行业股息率较高。从企业性质看,央国企普遍具有高股息特性。股息率与业绩增速具有相关关系,通常,高股息率的企业相对成熟,盈利能力也较为稳健,但规模扩张速度偏缓。
(1)收益率比较:2005年至今,总体上,大盘上涨期间,红利指数多数时期涨幅更小,从而超额收益为负;大盘下跌期间,红利指数多数时期跌幅更小,从而超额收益为正。高股息策略在市场总体下行周期胜率较高。2015-2024年十年的历史复盘结果显示,大盘上行的年份,股息率排名前五行业较后五行业获得超额收益的概率为40%;大盘下行的年份,股息率排名前五行业较后五行业获得超额收益的概率为100%。(2)经济增速:2005-2024年,五次持续时间较长的红利指数较全A占优期间,中国GDP名义增速均呈下行趋势;全部A股归母净利润增速多数时期呈下行趋势,少部分时期呈上升趋势;全部A股ROE(TTM)则上升与下降占比接近,2021年以来呈下降趋势。(3)利率:从实际数据分析,2005年至今,10年期中债国债到期收益率与红利指数的表现无明显相关关系;10年期美国国债到期收益率总体与红利指数表现呈正相关关系。(4)拥挤度:2021年以来,红利指数行情与相关基金规模份额快速增长相对应澳门新葡萄新京8883。红利指数相对全A的换手率比值、成交额占比等指标目前尚未见顶回落,即红利指数行情预计仍将持续。
(1)当前国内经济仍然处于房地产去库、新旧动能转换期,经济修复斜率偏缓,高股息资产确定性较强,有望持续受到投资者的关注。(2)货币政策预计维持适度宽松,降准降息仍有一定空间,高股息资产由于“类债”特征,在利率下行期具备更高的性价比。(3)随着政策不断鼓励上市公司分红导向,健全现金分红治理机制,叠加经济修复环境下A股盈利能力边际改善,企业分红意愿有望增强,带动现金分红力度持续提升。(4)经历近期的上涨行情后,当前高股息资产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
(1)央国企主题:央国企具有高股息特性,确定性相对较高。叠加央国企盈利稳定性和盈利能力突出,较于民企长期具有低估值特征。随着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央国企注入新的动力,央国企投资价值日益凸显。(2)行业视角:一是以家用电器、纺织服饰、食品饮料为代表的业绩优的消费细分领域,受益于内需复苏的交通运输行业;二是以煤炭和石油石化为代表的能源行业;三是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板块。